我常说“乐呵乐呵得了”,有些朋友认为是阴阳怪气的风凉话,其实我是很真诚这么讲的。

人生本无意义,一切牵强附会都是自我安慰的话术,所以不同的人生追求本质上并无高下优劣之分,乐呵乐呵实质上并没什么不妥,不过由于我们的生命过于短暂,造成我们看问题过于短视,才总觉得能有什么恒常的东西可以追寻,并把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建立在这个幻觉之上。

富贵功名、红尘世情皆是过眼云烟,伸腿瞪眼一切皆空,对此大家多少还能有点理解和认同,我发过一个广成韵奠灵的视频,播放量意外的高,引起广泛共鸣的应该就是这个角度的人生喟叹。

儒家追求的三不朽之类,由于多少超越了一点现实生活,已经是比较难勘破的话术了,但人类文明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得多,从自然界的视角看,人类历史更是短暂得连个笑话都算不上,又哪有什么荒唐的不朽。

所谓“蜗牛角上争何事,石火光中寄此身”,真能理解到这一步的就是修行人了,终极的追求理应完全超脱于世俗之外,那么修行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了吗?

无论答案是什么,真正能毫无迷茫和犹豫,绝对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的,人群中可能不会超过百万分之一,到这里更是极难勘破了。

像我这种离谱的文盲,对此当然会有非常自信的答案,我觉得修行也算不上有意义嘛。

为什么呢?这还真是个没法回答清楚的问题,毕竟让各种根器的大众和杠精们都能理解和认同的能力,恐怕神佛也并不具备,所以我就不费劲展开解释了。

白居易对此的表达是“苟无金相骨,不列丹台名”,这可能代表了道家的观点。陈撄宁对此的表达是“既登彼岸舍舟楫,再入轮回做众生”,这可能代表了佛家的观点。而命理学真正研究到精深处,就理解了何为命运,命运又为何是命运。此三者恰是一贯的。

所以啊,《庄子》里的樗树大而无用,《老子》真正的总纲是“有无相生”的第二章,修什么修,修个笸箩啊修!

人生最难的是演好自己的剧本,达到个体的自洽与平衡,一切剧本都是本质完全相同且无意义的,所谓“无二无别”,世俗意义上的分别心只是幻觉,这正是“乐呵乐呵得了”的核心要义,所以关于孔子的那个三季人的故事,其实对蚂蚱毫无贬义,问题是出在人身上。

前面说的是世界观,和方法论可绝不是一回事,对人生绝望的那些人就是搞混了二者的界限。

到这里有些杠精就要说了:那“知行合一”算怎么个事儿?要不怎么说解释这些玩意儿连神佛都得皱眉头,有些人舔了好多年王阳明的屁眼儿,都没搞清楚即使在老王那儿,知与行这两个概念本身就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层面。

这戏再没意义也都是要演的,毕竟都是演员,演戏嘛,不入戏不行,入戏太深也不行,难的是“演”,与“戏”其实关系不大,所以最重要的并不是研究剧本或角色,不是挖空心思给自己加戏,更不是智慧开悟打破第四面墙,毕竟舞台上下有别,“一个月才几百块你玩什么命啊”,这句话在戏外毫无意义,在戏里就深蕴禅机,与“乐呵乐呵得了”是同一种表达。

所以有缘的你,悟了吗?

我知道今天写的这些,很多朋友看不懂,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,我写痛快了就行了,你们看不看得懂,或者因此如何评判我,又有什么要紧呢,就像本文的中心思想所表达的那样:乐呵乐呵得了啊朋友。

福生无量,道炁长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