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成若缺》这本书里提到,教拳不能所有徒弟都一套方法教,得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特点,选择不同的切入点,走不同的路径。

这是实在话,术数教学其实也一样。大多数人都不明白,传统的这些技艺都是活的,换句话说就是都是因人而异的。

一方面,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、都能真正学成,这是客观的生理限制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找不到真正合适的传承者,师父再高明也一点用都没有。所以传统技艺往往没法在父子相传、家传后还能保持水准,不是教的人不愿意教,是学的人大概率学不会,起码难保不退化。

另一方面,教学一定是因人而异,且必须是不断修正变化的,并不是说核心变来变去,而是要根据当前时代特点、当下社会人心的特点、学习者的个性特点,做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调整,这也是个客观生理问题,没法人为扭曲。

所以传统的师徒制很难被替代,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都非常有限,带出来一个合适的徒弟,就得用去师父半辈子的时间精力,若非师徒制怎么可能教下去。

作为开课的老师,我其实也挺为难,有些东西学生还没学到那个程度,或者思维特点不符合,怎么讲也是听不懂的,要分辨人与人在学习方面细微的区别,非常耗心力。

而且这种消耗是双向的,教与学双方都需要付出很多,可如今的学习者大多急功近利,即使有真心想钻研的,也很难在认知上做好吃苦、受消磨的准备,更难在行动上切实坚持做到。

比如八字课的教学,在讲完基本原理之后,下面主要就是讲命例了,而命例怎么讲就大有讲究,像大师们那样,拿一个命例按自己思路往上花式各种套的方法肯定行不通。

必须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具体思路之后,才能知道每个人思考的倾向性,知道每个人哪方面知识有缺失,知道怎么讲他才能听得懂,并且后续还能独立应用出来,不然有时即使少讲一句话,也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。

那么怎么才能了解充分?一方面,学习者要尽可能细致、准确地记述自己的思维过程,另一方面,我得掌握学生思维的每一个岔路方向,然后规划出纠正回来的可行路线,再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充讲授对应知识、纠正思路,一点点帮学生建立术数思维。

但凡学生或我偷一点懒、坚持不下去,那就很难教出合格的人才了。

所以传统的这些技艺,想传承下去真得看老天爷脸色,行不行自己说了不算。世间的各样存在,冥冥中自有其运行轨迹,非人力所能干涉,明此理而后能心安也。

福生无量,道炁长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