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.jpg

《太平广记》是宋代人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,内容以汉代至宋代的纪实故事、笔记、道经、佛经等摘抄为主,大多是些怪力乱神的记载,后世多以志怪故事集视之,作为一部今人概念里标准意义上的“迷信”著作,其中有几则“反迷信”的故事很有意思。

1.jpg

一、枯树神鱼

在会稽石亭埭这个地方,有一棵树干中间朽空的大枫树,每到下雨的时候树洞就灌满了水。

有个贩卖活黄鳝的鱼贩子路过,就恶作剧放了一条在树洞里,过后当地村民见到了树洞中凭空多出了活的黄鳝,都认为是神迹。

于是靠着树建起了房子,并且酒肉香火祭祀起来,一天也不中断。后来又在这建了“鳝父庙”,有祈祷的人则很快得福,轻慢的人很快得祸,非常灵验。

后来鱼贩子又路过这里,笑到不行了,于是动手把黄鳝抓出来做成菜吃了,神迹也就从此断绝了。

2.jpg

二、桑树生李

南顿这个地方有个叫张助的人,有天在地里耕种的时候,在土里翻到一个发了芽的李子核,张助想拿回家栽种,于是就挖出来用湿土封好,随手放在了边上空心的桑树洞里。

张助走的时候忘了拿,后来他又去外地做事,很久没回家,这事就这么忘了。

后来村里人发现桑树中竟突然长出了李树,以为是神迹。

有眼睛疼的人偶然在树下乘凉,随口说:李树君能让我眼睛的病好的话,我一定答谢您一头猪。后来他的眼睛偶然间就好了,于是就真杀了一头猪回来祭祀答谢。

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夸张,成了这棵李树能让瞎子复明,于是远近的人熙熙攘攘都来祭拜祈福,树下总是车马填溢、酒肉滂沱,就这么持续了好几年。

张助在外地的工作结束回到了家,见到这番景象,说出了实情:这是我前几年随手放的李子核啊,哪来的神呢!于是就把李子树砍去了。

3.jpg

三、洛西古墓

洛西有个古墓,被挖开很久了,墓坑中积满了水。古时候封墓多用石灰,因此墓坑中的水都是石灰汁,作为中药来说可以治疮。

夏天路过的行人,有生了疮并且烦热的,见到这个墓坑里的水清澈干净,于是就下水洗浴,有的疮就痊愈了。

各种病人听说了此事,就都跑来洗澡,时间长了就有人尝试喝墓中的水,想以此来治疗身体内部的疾病。

住得离墓近的人,就在墓这里建了庙,专门卖墓坑里的水,来买水的人,又在庙中做起了祭祀活动,酒肉不绝。

来的人越来越多,墓中的水渐渐卖光,于是卖水的人就常常半夜偷运其他地方的水来灌到墓坑里,以便继续卖。

有远道不能来的人,就托人带着容器来代买,于是卖水的人就发了大财。

有人指出这个墓并没有什么神异,后来官府也禁止了此事,用土把墓穴填埋了,此事也就不了了之。

4.jpg

四、圣灵琵琶

有个书生想要去吴地游玩,路经江西境内时,因为大风阻碍,靠岸临时停船。书生在岸边树林里闲逛,发现一座僧院,僧人正好外出不在,僧院的房门外有几间小厅廊,边上放的有笔和砚台。

书生善于画画,于是就拿起笔,在白墙上画了一个琵琶,大小和真的琵琶一样,画完风也停了,书生就继续乘船而去。

僧人回来,看到了廊檐下墙上的琵琶画,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,于是告诉边上村子里的人说:“这恐怕是五台山的圣琵琶啊”,可能也是开玩笑随口说的,然而这话从此被村里人传说,就有人来给琵琶磕头上供之类以祈福,竟然甚是灵验。

画琵琶的书生在吴地住了几年,听人说江西的僧院有个圣琵琶,灵验事迹很多,心里对此有些怀疑,因此返回又路过江西时,让船家把船停在了上次的地方,又去原来的僧院查看。

僧人正好又不在,他画的琵琶前面,已经挂着幡、供着花、点着香在供奉了。书生取来水把墙上的琵琶洗去,回去留宿在船上。到第二天,书生又上僧院拜访,僧人昨天夜里已经回来,因为发现琵琶突然自己不见了,邻近的村人都聚集在这里,正在悲哀叹息。

书生故意上前询问,人们都述说圣琵琶之前灵验的事迹,“如今一定是有人不恭敬,违逆触怒了圣琵琶,所以它就自行隐没不见了”,书生听了不禁大笑,跟他们解释了他画琵琶以及又擦洗掉的前因后果,圣琵琶的灵异故事也就此终结绝迹了。

5.jpg

无论什么时代,受制于眼界见识、文化水平等因素,总会有迷信的人群,直到现在仍是如此。

文中说到的这类故事,其实每天还是在发生着,我相信各位读者里就有人慕名而去找过各种“据说很灵验”的神婆、神汉、法师、大师、道长、高僧、塔罗占卜师、占星师、神医、名医、老中医等等,然后发现就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误会。

再看生活中那些迷信各类保健品和所谓养生知识的老人、迷信各种进口医药科研成果高科技机器以致被治死在医院的有钱人、迷信各种传销直销拉人头发展下线的生意人、迷信各种野生仁波切整天吓唬别人要下地狱的伪佛教徒们,等等等等,与古时候那些愚夫愚妇们又有什么本质区别?

古人当中从来不缺少明白人,那些自古就有、其本质几千年来变化不大的各类套路,他们早已司空见惯,并不会轻易上当。

像这种“迷信”故事集里“反迷信”的记载,其实在暗示着他们是见过真东西的,反倒是今人因被教育和媒体控制的狭隘思维,导致了自身见识浅薄,其认知偏差实际上比古人大太多了。

迷与明的区别只在眼界,一些古代优秀文人的见识远超今人,尤其今人傲慢无比,在心态的开放度上更是远不及前人。

传统的很多非凡记述,并不可一概以迷信视之,若不加辩证而仅凭自己的有限知见就武断否定,才是真正的迷信……

福生无量,道炁长存